老汉a∨精品国产_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青娱乐久久精品_国产r级片在线观看

手機美網
掃碼關注 中國美網 有禮相送

《林泉高致》原文及譯文(十五)

中國美網 ·59645 瀏覽 ·2018-08-13 10:13:15

【原文】

山欲高,盡出之則不高,煙霞鎖〔1〕其腰則高矣。水欲遠,盡出之則不遠,掩映斷其派〔2〕則遠矣。

 

【注釋】

〔1〕鎖:遮蔽,截斷。

〔2〕派;支流。


【譯文】

山想要顯得高大,全都畫出來就會適得其反,煙霞截斷山腰才會顯高。水想要顯得渺遠,全都畫出來也不行,遮住一部分水流才會顯遠。


《林泉高致》原文及譯文(十五)


【原文】

山因藏其腰則高,水因斷其灣則遠。蓋山盡出,不唯〔1〕無秀撥之高,兼何異畫碓嘴〔2〕!水盡出,不唯無盤折〔3〕之遠,兼何異畫蚯蚓!


【注釋】

〔1〕不唯:不僅,不但。

〔2〕碓嘴:舂米的杵。因末梢略尖如鳥嘴而得名。明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卻說那妖精見事不諧……取出一條碓嘴樣的短棍,急轉身來亂打行者?!?/span>

〔3〕盤折:回環(huán)曲折。宋林逋《中峰》詩:“中峰一徑分,盤折上幽云?!?/span>


【譯文】

因為遮蔽了山腰,山才顯得高大;因為擋住了支流,水才顯得渺遠。把山體全都畫出來,不僅沒有清秀峭拔的高大姿態(tài),而且和畫一個舂米的杵有何區(qū)別?把水流全都畫出來,不僅沒有回環(huán)曲折的渺遠意境,而且和畫一只蚯蚓有何區(qū)別?


《林泉高致》原文及譯文(十五)


【延伸閱讀】

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中,若想要表現煙霞山嵐、煙波浩渺,吹面清風,與其絞盡腦汁皴染,不如采用最為簡潔而又“無聲勝有聲”的方式——“留白”。留白不僅可以用想象來填充我們對于透明或無色物象的表現,而且可以真正地平衡整個畫面的構圖,減少物象堆砌帶來的壓抑感,從而打開一個無限廣闊的心理空間。南宋馬遠的《寒江獨釣圖》是留白的典范之作,全幅畫面只畫一舟,一翁,一縷吊線,四周皆白,似乎空無一物,卻反而予人以滿紙皆水,寒意與孤獨都躍然紙上的強烈體驗。書法藝術也講究留白,也就是所謂的“疏密”。字的結構和整體布局,必須做到疏密結合,協調有致,如山巒起伏,須在變幻中求得平穩(wěn),否則便會顯得呆板或擁擠。當代藝術里邊也頗講究留白,比如深受現代主義風格影響的話劇,,事實上就是將東方藝術對西方舞臺的影響,再反饋回來,從而形成了一種與繪畫同宗同源,卻顯得分外前衛(wèi)而別有格調的戲劇手段。這一點在電影藝術里也被借鑒,比如在庫布里克的經典作品《2001太空漫游》中,片頭那長達數分鐘的漫長黑幕,就令人生發(fā)起無限的遐想。


當然,文學中也有對留白的應用,所謂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”,看似漫不經心的描述,卻將我們的思緒引向了遠方。

《林泉高致》原文及譯文(十五)


【名家雜論】

“煙霞鎖其腰則高矣”,這句話在整個中國古代乃至當代的審美史上,都是一句極精辟的總結。繪畫亦然,敘事亦然。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,就是“猶抱琵琶半遮面”,用敘事的語言來說,就是“橫云斷山”“草蛇灰線”,用繪畫的術語來闡釋,則有水墨意境的代表詞匯“留白”。


白居易寫歌女之美,無濃墨重彩的渲染,只是“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”,便撐起了大半讀者的想象,堪為千古妙筆。易安居士(李清照)寫紅顏易老之哀傷,卻不明言其細,只是“試問卷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”,于是留下“綠肥紅瘦”驚人之語。李商隱抒發(fā)“此情可待成追憶”的悵惘,卻必先談“莊生曉夢迷蝴蝶”,談“杜鵑啼血”的故事,否則不足以直抒胸臆。詩歌如此,文章也如此。《老子》《莊子》玄妙精深,引人作無限遐想,,正在于其多用“寓言、重言、卮言”,層層設喻,章章作比,意象瑰麗,如奇峰重疊掩映,有可望不可即之美。唐宋八大家文章,雖然講求文以載道,卻從不一眼到底,往往指東說西,映襯鋪排,承接讓步,以退為進,往往如辯手出招,山重水復而又屢屢柳暗花明。這都是講求“含蓄”“蘊藉”的中國古代主流文學,在文采層面上對“煙霞鎖其腰”的巧妙轉化。


小說盡管在古中國是不入流的文學形式,然而在明清之后,隨著市民階層的崛起,卻尤為興盛,于是考究敘事藝術的小說,也對這一規(guī)則進行了巧妙演化。明末清初的“點評”奇才金圣嘆就對這一套技藝很是在行。他在對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《水滸傳》中作者往往借鑒這種布局手段來描寫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場面,選擇一兩個突出而有代表性的點進行描繪,讓讀者自行去“腦補”整個場面的壯闊情景,而起到“四兩撥千斤”之功效。如第五十六回《徐寧教使鉤鐮槍,宋江大破連環(huán)馬》,描寫宋江帶領眾好漢攻破呼延灼連環(huán)馬的場面。因為此前已一一交代清楚了十對的任務,所以在后文便不再贅述,只選三隊具體點出。雖則只采了“一鱗半爪”,卻已經讓讀者眼花繚亂,覷見勝利的果實了。像金圣嘆評點的:“前敘十隊不分方面,只是一齊下去,至此忽然在三面閃出六個人來,不必盡見,不必盡不見,正如怒龍行雨,見其一爪兩爪也?!?/span>


此外,他還提出了“橫云斷山”這個直接衍生自“山藏其腰”的敘事法,他在《讀第五才子書法》中提到,“有橫云斷山法,如兩打祝家莊后,忽插出解珍、解寶爭虎越獄事;又正打大名城時,忽插出截江鬼、油里鰍謀財傾命事等是也。只為文字太長了,便恐累墜,故從半腰間暫時閃出,以間隔之?!蔽闹兴缘摹爸粸槲淖痔L了......故從半腰間暫時閃出”,同郭熙所謂“山盡出......何異畫碓嘴”,不是可以同理看待嗎?

評論
還可以輸入 1000個字符
全部評論(9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