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,從球狀灰度分布引談了中國筆墨在女人體前的尷尬。
我想再隨筆兩點。
一是程式。
當一個女人體立在畫筆前時,你該怎么辦?
中國畫在徐氐體系之前,沒有答案。
之后,在課堂上,有了一個西學東漸的程式:
嚴格地說,中國筆墨能直接、準確、迅速地進入到第四步步的人幾乎沒有。
所以我一直說,我們沒有吹牛的本錢。
黃胄是最知道其中深淺的耕耘者。他的謙虛與實際,讓他深深地感到其中的困難。
這是黃先生的追求:
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講,先生僅完成了上列程式的第一步~速寫邊際線。離球狀立體輪廓還差三步,
而離范式程式,還差15步。如示:
所以,黃一直把自己用筆定義為速寫。
用雙眼,可以比較上述用筆的準確度。
問題由比展開。
由第二步開始,需要解構(gòu)灰度輪廓的能力。
在素描體系中,有嚴格的藝術(shù)科學范示,即地平線、高光、陰影。這是歷行了千年以上的遵從透視和光線作用的繪畫法則。
徐悲鴻《女人體—蔣碧薇》
在相機問世之前,藝術(shù)大師的雙眼都在追求這一看得到光線作用的繪畫法則。
中國筆墨該如何演義呢?
至今沒有教課書,但輪廊線與平涂調(diào)一直是從古至今的不二追求。
很有藝術(shù)家在探討。
這是陳斌先生的理解。其實有通義。
陳斌【云-紙本】45x43cm(憨牛居藏珍)
認真解析,藝術(shù)家追求歷程,調(diào)子造型的科班嚴訓是基礎(chǔ),輪廓線不再走速寫的不準確,用層級渲染逼近球狀分布。
再看他的著名獲獎作品,這里更有對林風眠追求光滑線條和馬蒂斯人體速寫的理解。
中國美協(xié)會員陳斌《紅地毯》38×43cm(此幀作品蕕天涯杯國際書畫大賽一等獎)(憨牛居藏珍)
馬蒂斯《女人體速寫》
當然,中國藝術(shù)家的追求還遠沒完結(jié)。
這里,再強調(diào)不要用不學無術(shù)的眼光看待西畫,特別是我們所謂的寫意論。請看下面這兩幅畫:
我們能寫出這樣的人體嗎?
我總問,為什么別人做到了,我們卻遠遠不行?
我還總問,藝術(shù)是雙眼捕捉的科學。別人能看到寫到,我們?yōu)楹尾恍?
那些天天喊著出不了大師的人,其實就是一竅不通、嘩眾取寵的不愿睜眼看世界的人。
世界觀與方法論一旦出問題,再美的人體立在面前,雙眼也看不到。
我總說,看的藝術(shù)不是道德經(jīng)論,不是空頭虛談,而是球狀分布在雙眼中的再現(xiàn)與表現(xiàn)。
你都不能再現(xiàn),怎么去表現(xiàn)?
為何相機問世后,藝術(shù)再現(xiàn)與表現(xiàn)變了?安格爾變成馬蒂斯了?
我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筆墨的人體教課書。
欣賞更多精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