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汉a∨精品国产_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青娱乐久久精品_国产r级片在线观看

手機美網
掃碼關注 中國美網 有禮相送

在追尋中超越自我——談柳競的繪畫創(chuàng)作

柳競 ·46435 瀏覽 ·2022-09-13 11:38:24

觀柳競的繪畫給人這樣的印象:以毛筆、水墨、色彩和宣紙為主要媒介,架構或雄奧、或濕潤的山水,經營或生動、或輕盈的花鳥。花鳥設色,兼工帶寫,格趣清雅;水墨則意筆書寫,極富文人意趣。至于山水,形式更為完備,除水墨之外,亦有淺絳和金碧青綠。整體而言,他的繪畫形式多樣,畫面典雅并給人生機勃勃之感。

 


柳競  《可以橫絕峨眉巔》160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    典雅的風格,與柳競從小接受到的訓練不無關系,同時,也離不開他對傳統(tǒng)的反思。宋元以降,丹青重彩傳統(tǒng)的逐漸喪失以及少數文人的短視,以至于今天很多人將中國畫與文人水墨畫混淆不清;而實質上,中國繪畫在水墨傳統(tǒng)之外,還有一個燦爛輝煌的丹青重彩傳統(tǒng)。這一丹青重彩傳統(tǒng),即張大千一再提及并推崇的“畫家之畫”的傳統(tǒng)。近十年來柳競在早已駕輕就熟的水墨之外,也進行著青綠山水的探索與創(chuàng)作,精研隋唐以來丹青重彩傳統(tǒng),從古典壁畫中不斷汲取營養(yǎng),不斷地表現(xiàn)他“非色彩不能表達某一瞬間的直覺感受”。當然,情緒與感覺的抒發(fā)離不開寫形。他在學習前人經典的同時,對西方素描也下了大量功夫。如此,柳競的繪畫便體現(xiàn)出這樣的特點:在中國傳統(tǒng)繪畫的氣質熏染之下,又因其造型功夫的扎實,所造物象,形態(tài)生動,絕非“逸筆草草” 的文人墨戲。

 

柳競  《蜀山晨?》160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 然而,這種繪畫卻容易招致批評,認為這不過是對傳統(tǒng)的亦步亦趨,是既無創(chuàng)新也無生命力的模仿。這種質疑是站不住腳的。創(chuàng)新,從來并非僅指在繪畫技法、表現(xiàn)主題的不斷翻新,更多的是指藝術家追求傳統(tǒng)中國繪畫精神的過程中,不斷超越自我并表現(xiàn)出他獨有的生命特質。當然,這不是在為柳競的繪畫辯駁,也不是為中國畫飽受詬病的程式化傳統(tǒng)開脫;恰恰相反,這是在要求后來者必須要將自己的生命特質滲透到傳統(tǒng)的筆墨精神之中,進而尋求在繪畫和自我方面的突破,而這正好與柳競最初的繪畫啟蒙多有暗合。即“習畫,妙在心手合一,手下功夫不必說,內心感受的積累,才是最最重要的?!?/span>

 

柳競  《石棉山中》128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  縱觀柳競的繪畫,可見其獨特的生命體驗。十七歲時,他在川藏線上搭乘一輛從成都出發(fā)運木材的卡車,一路漫游,最遠到達了甘孜州雀兒山下的馬尼干戈。雖一路艱苦跋涉,但風景奇絕,這是從小生長在成都平原的他從未有過的視覺與生命體驗。這種新鮮的體驗令他迫不及待地在速寫本上描繪著目之所及,心之所感,畫下了數以百計的藏地寫生。那次經歷除了讓他興奮,也讓他對孤獨、恐懼、時間以及審美的快感有了直觀的感受。高山峻嶺與峽谷深壑帶給他的生命感悟,絕非畫室中靜觀和臨摹五代兩宋的山水畫所能比擬的。夜幕低垂,汽車在蜿蜒的山道上緩慢爬行,從二郎山上望下去,只見車燈閃爍,鏈接成一條長長的帶子,像天燈,似鼓點,照亮和撞擊著他年輕稚嫩的生命。時間便以如此生動的形式使少年感受到了天地博大的恐懼,也給他以溫暖的想象;孤獨的生命在漫長過程中,經歷高山險路,既令人懼怕、刺激,又令人愉悅和振奮。后來,柳競又因特殊機緣,在康巴藏地有著短暫的生活經歷,在近兩年的時間,他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悟。有一次,在晚上十點,他乘坐的大巴車在離姑咱二十里外的瓦斯溝拋錨,此時此地,皓月當空,沒有風,山上的灌木叢隱隱可見,四周寂靜無聲,高大峻偉的山嶺和咆哮不歇的大渡河,讓柳競在這個荒僻的山溝,感到了某種恐懼。慢慢地他開始放松下來,開始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悟,那是自然發(fā)出的神秘信息:幽微、深沉、渾厚、靜穆。猛地他想起了石濤的話語:“墨海中立定精神,混沌中放出光明”,石濤話語太像這深夜的山溝。就此,他完成了這一時期的代表作,六尺山水畫軸《夕陽山外山》。一片片的墨色,層層積染,讓光與風穿行其間,似洪荒,又似風和日麗。在四川省美術館展出時,川內許多名家極賞識,以為柳競少年老筆,氣魄雄強,年紀輕輕卻通過地道的筆墨功夫,傳達出了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。

 

柳競  《蜀江云起》128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  后來,柳競或許希望從題材上獲得突破,曾經有過一個短暫的人物畫創(chuàng)作經歷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大幅水墨人物畫《陽光下》,在省內高校教師聯(lián)展上獲得過不少肯定。不過他很快調整了繪畫方向,原因有二:其一是他認為這種繪畫是對邊緣群體的“精英式”“獵奇”而非“生活過”的真實體驗,藝術家的人道主義關懷難逃“消費”底層的嫌疑;另一方面,在甘孜的兩年生活,使他不斷思考為什么藏民族在天寒地凍的自然環(huán)境下,卻創(chuàng)造出如此繁復、精致而又極富精神意涵的藏傳繪畫?后來,他終于有所悟。即對于生活在康巴地區(qū)和身處內地的人來說,這是兩個不同的生命群體,其精神世界完全不同。藏民們的生活有著莊嚴、靜穆的宗教感。他們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促使柳競開始追問庸常生活中“我”的生命的意義,于是他重新返回山水。這時的繪畫,顯然已經超越了之前的崇高體驗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越的自由心境。當他深感內心清澈,身體好似與水融為一體時,色彩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畫面。他說:“現(xiàn)實的苦難,應隱于作品的后面,藝術更多的應該帶給人生的希望?!彼?,高峻宏偉的山嶺不再是令人恐懼的神秘力量,而是一種“山”與“我”合一的生命狀態(tài),高華的山水實則是“我”身體自由體驗與澄澈心靈的投射?!妒裆礁呔贰抖霂X朝暉》《春山雪晴》《萬壑松云》等一系列作品,均以挺拔的山體作為畫面的主體,云霧橫斷,樹木點綴其間;設色凈妍,堂皇高華之感油然而生。

 

柳競  《蜀山雪霽》128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  隨著心性的打開,柳競的繪畫則不再囿于既定的表現(xiàn)形式,也不再拘泥于水墨還是設色,無形中將柳競對生命的思考推向另一個維度,即生命的意義在于認真度過。這表現(xiàn)在兩個方面,對時間的珍惜和對生命的珍愛。在有限的一生中,如何爭取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?他深知藝術的本質是指向精神的自由創(chuàng)造,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講,沒有什么比獲得身心自由更重要的了。他錘煉技法、砥礪品格、豐富閱歷、涵養(yǎng)胸襟,不困于一隅,讓眼、身、心接受自然的陶養(yǎng),在生命活動中共振與展開。行旅中,他大量畫下的速寫將過去、現(xiàn)在與未來的時間勾連起來:那一根根線條,不僅是他過去對繪畫鉆研與技法錘煉的心得,更是當下心手合一的跡化。相比花費更多時間創(chuàng)作的大幅作品,這些行旅速寫斷裂而不連續(xù),但是當它們被一一檢覽時,生命之光便以“平面的形狀”在眼前延展。認真度過的時間最終以線性的和平面的形式得以最大程度地展開。2019年游歷臺灣,他在行旅中的速寫便是最好的詮釋。對生命的敬畏讓他對路邊、深谷、亂石瓦礫之中的草木愈加珍愛,這些綻放的生命從前沒有受到他更多的關注,隨著年歲的增加,他越發(fā)感到世間萬物如滄海一粟,渺小誰人知其名?短暫亦如瓶中花,倏忽一生如曇花一現(xiàn),誰又能怨天地無情?既然如此,最不可辜負的便是他在一幅花鳥畫上題的“好趁春晴連夜賞,雨使一春休”,對韶華的贊美與珍愛之情,溢于言表。

柳競  《蜀山幽絕處》128cmx128cm,2022年


       總的來看,柳競的繪畫是他在反思中不斷超越自我,在自然的啟示中完善自我,在中國繪畫精神的指引下豐富自我、發(fā)現(xiàn)自我的感性顯現(xiàn)。而今,他還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求索,讓我們對他抱以應有的期待。

文/黃波 侯新建來源:《美術觀察》(2022.6)

評論
還可以輸入 1000個字符
全部評論(9999